碳盤查,利用工具開始碳中和步驟

· ESG 新知

原文出處:就享知/作者:楊于嫺

前言:世界一流品牌相繼要求供應鏈達到碳中和,碳中和的第一步是「碳盤查」。「碳盤查」要如何做?有什麼國際標準要注意?範圍有哪些?數位技術如何協助做好碳盤查?

在《碳中和怎麼開始做?》中有提到,依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公布的「碳中和實施與宣告指引」和英國標準協會BSI所制定的「碳中和實施標準」PAS2060的內容,碳中和的3大步驟是: 

  • 步驟1╴碳盤查:量化碳足跡
  • 步驟2╴碳減量:進行減量措施
  • 步驟3╴碳中和:進行碳抵換 

完成三步驟後,最後需由第三方的公證單位確認驗證,才能對外宣告企業是符合碳中和的標準。

 

碳盤查是什麼?

碳盤查是利用符合國際標準(ISO14064及ISO14067)的科學方法,進行企業和產品營運或使用時的碳足跡計算,就能把真實科學的數據當作依據,了解企業/組織或產品的高碳排熱點,並針對熱點規劃減碳的做法。

利用符合ISO規則的數位系統軟體工具協助碳盤查進行,可得到準確、完整且透明的溫室氣體排放的科學數據。

碳盤查兩大類型

▌產品型碳盤查(碳足跡)

產品型碳盤查就是俗稱的「碳足跡」。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的定義,可以是產品或服務的型態,在整體的產品生命週期中,包含原物料取得、生產製造、運輸配送、使用和廢棄處理等各階段過程,包含上下游供應鏈,所產生的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總和。 

▌組織型碳盤查

針對企業/組織本身營運的各種活動為範圍,可分為採購、製造、銷售、報廢和回收等面向,不論是企業各環節因為使用的能源或材料等因素,直接或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排放量,都需要計算。 

想了解本身的ESG程度嗎?ESG之企業碳排管理執行力評量 協助企業了解排碳狀況


組織型碳盤查的三大範疇

組織型碳盤查較產品型碳盤查簡單,也是目前較多企業選擇邁出碳盤查的第一步。 

▌範疇一,直接溫室氣體排放

指企業/組織所擁有或可以控制的不同設備使用時,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。

包含組織營運時,所需要的生產製造過程(如,發電機、鍋爐等)、通風設備(如,空調設備)或交通工具(如公務車、堆高機等)等。 

▌範疇二,間接能源排放

指從第三方購買或取得,且使用在組織內部的各種能源,所產生的間接排放溫室氣體排放。包含電力(如,台電和綠電等)、熱能或蒸汽等能源。 

能源管理是很多企業的減碳重點,若能使用智慧電錶,加上能源管理系統,即時監控各設備的能源使用狀況,更能透過科學化的數據統計,不只找到用電尖峰和瓶頸,更能協助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益。 

也可利用自行產生綠電,像很多企業計畫自行進行太陽能光電建置,且政府近日積極推動產業使用再生能源,相關計畫預算高達2107億。或是利用「電力交易平臺」採購綠電等方式,進行能源使用的優化轉型。 

▌範疇三,其他間接排放

指非組織可控制的溫室氣體排放。包含組織的委外上下游供應鏈、原物料及貨物運輸配送、產品使用及廢棄時,和組織的商務旅行及員工通勤等,各種項目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。 

很多企業會忽略範疇三的碳盤查,像是但很多產業排碳最多量是在範疇三。像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等,有越多的上下游供應鏈,或是頻繁的交通運輸和員工的商務旅行,都會造成範疇三的溫器氣體排放量越高。

 

利用碳盤查結果,規劃企業數位轉型路徑

2050淨零排放是全世界共同的目標,所有企業在2050年前,都需要積極面對「碳中和」的問題。 

「碳中和」的第一步是「碳盤查」,若企業能自己擁有符合ISO等國際規範的數位軟體系統工具,利用內化專家顧問知識的數位化資料庫,即時提供各種常用單位、排放源/GWP和環保署的係數資料,且隨時更新碳盤查的資料,讓碳盤查的數據更正確且具有參考性,在後續對應 ISO 14064、ISO14067等國際標準和產出可被驗證的報告時,也能更有效率。 

當企業完成碳盤查,利用數位轉型的方式,更有效率地推動碳管理計畫。製造業更可以透過智慧製造的技術,藉由數位系統軟體工具的協助,做到提高產線的生產效率、優化能源使用效率或增加再生材料使用等減碳方式,同時完成減碳和數位轉型的全面佈局。 

《閱讀好文享優惠》

輸入折扣碼 2022ERP4,【 限ESG學程使用】直接折抵1000元!! 

想要進階學習《ESG》相關議題,推薦您相關課程資訊

【線上課程】

【實體課程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