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個策略建議,讓供應鏈在減碳颶風中站穩腳步

· ESG 新知

原文出處:就享知/作者:楊于嫺

前言:淨零碳排是供應鏈無可迴避的議題。企業可先了解國際相關法規,和世界品牌大廠對碳中和的承諾、規劃時間表和預計里程碑,建立自己的減碳目標;並進一步參考世界經濟論壇WEF提供企業減碳的5個策略建議,建立企業逐步減碳轉型基礎,才能在減碳颶風中站穩腳步。

當「巴黎氣候協議」和「COP26」等國際公約,和蘋果、Google等世界各大品牌,都不約而同對淨零排放Net Zero做出承諾。扮演國際產業供應鏈中重要角色的台灣企業,目前最重要的課題,就是如何和品牌一起達成碳中和的目標。 

企業要如何馬上開始進行減碳?可以參考WEF世界經濟論壇在2021年1月發佈的「淨零排放是挑戰,或是供應鏈的機會」Net-Zero Challenge: The supply chain opportunity中,提供企業減碳轉型具體建議五大方向。

淨零碳排的國際相關規範內容

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是在「巴黎氣候協議」(Paris Agreement)第一次提出。 

2021年11月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「COP26」在英國的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,包含美國、英國、加拿大、中國等共197國,在達成「格拉斯哥氣候協定」(Glasgow Climate Pact),討論各種能源轉型與保護生態環境等議題。

會議重點是以2050淨零排放Net Zero為目標,設定「全球甲烷承諾」(Global Methane Pledge),近200國承諾在2030年應達成比2020年減少30%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(如:碳/甲烷)排放量的成果。 

並確認2015年「巴黎氣候協議」中的第6條規範,也就是國際碳交易市場規則,明訂各國可透過買賣「碳權」的「國際碳市場規則」,也就是國際間的碳排放交易機制,以避免多次重複計算碳信用額度和被課徵碳費的計算。這將高度牽動各企業和產品,未來在國際貿易中的價格和定位。 

各國的Net Zero承諾內容和國際碳關稅狀況,將在《排碳已是成本,企業不得不加入的國際戰場》文章中,有進一步說明。 

品牌迫使供應鏈,攜手達成減碳承諾

國際品牌為了達成本身減碳目標,並對供應鏈碳排狀況進行規範,若無法合乎品牌規定,就一定會喪失供應商資格。很多企業現在為了達成品牌要求,早已進行減碳的布局。 

Apple:2030年企業本身、供應鏈和產品的碳中和

蘋果宣告將在2030年減少75%碳排放,並為了確保達成2030年達成全面性的碳中和,要求供應商也需要一起做到碳中和。包含促使供應商生產產品時,需以低碳環保材料製作,增加再生能源和回收材料的使用率。 

微軟:2030年負排碳

微軟從2012年就開始實施碳中和策略,推行內部碳稅政策,收費範圍不限於公司直接排放,而是擴大至企業供應鏈和價值鏈。設定在2030年,本身的直接排放量及整體供應鏈和價值鏈,碳排量要減少超過50%。 

google:2030年淨零碳排

google在2007就開始實行碳中和措施,在google在白皮書中,積極提倡永續環境,主力在能源管理,除逐漸提高各種綠能(如太陽能光電、風電等)的使用比例。並要求供應商都要提高能源使用率,讓google能在2030要做到無碳能源–零碳排(Carbon-Free Energy)的能源使用。 

Amazon:2040年淨零排放

Amazon將在2025年100%使用綠電再生能源,並加強在物流上使用電動車,預計2030年將做到超過50%的Amazon出貨產品能做到運輸的淨零排放。最終達成2040年實現營運全面性的淨零排放的承諾。 

Nike:2050年淨零排放

Nike從2000年就認為溫室氣體排放是件很重要的事情。規劃在2025年透過全面使用綠電/再生能源和電動車,減少70%的營運和運輸相關的碳排放量,並提升關鍵零件的環保材質使用率到50%。

預計在2030年能減少Nike本身整體65%的溫室氣體排放量,供應鏈也需要同步減少30%的碳排放。Nike如此將能做到承諾在2050達到整體的淨零排放。 

WEF給企業減碳的建議方向

企業現在要如何馬上開始執行減碳,才能在未來達成碳中和的目標,站穩品牌供應鏈的一席角色呢?WEF世界經濟論壇在2021年1月發布的「淨零排放是挑戰,或是供應鏈的機會」Net-Zero Challenge: The supply chain opportunity報告中,提供企業減碳轉型五個具體的建議策略方向。 

建立透明的碳資訊制度

  • 設定積極的減碳目標,包含範疇一、企業/組織的營運直接碳排放;範疇二、能源使用的間接排放;範疇三、其他間接排放,等三大範疇的溫室氣體排放量,都應制定目標。
  • 建立產品整體碳足跡,並與供應商互相分享排碳數據,提升全面性碳排資訊透明度。 

生產低碳產品

  • 改變產品設計方式,將永續環境納入設計精神,落實綠色產品。
  • 調整原物料的採購方針,將永續環境作為採購策略之一。 

和供應商合作

  • 重新審視供應商條件,將碳排放量納入採購合約和標準中,並持續追蹤供應商碳排放的績效和問題。
  • 和供應商合作,一起解決碳排放的問題。 

推動生態系統

  • 參與產業合作並倡議,提高產業影響力,一起提高行業整體對環境永續的標準,和公平地的產業競爭環境,達到產業轉型。
  • 擴大需求市場,以更大的市場規模,來降低攤提因為減碳造成的成本。 

內部組織管理

  • 建立企業內部的減碳機制,將低碳排放當作目標,管理者應對內進行減碳方式的賦能,並明訂減碳的獎勵措施。 

減碳轉型刻不容緩 

從Apple、微軟及google等大品牌對碳中和的承諾,和「巴黎氣候協議」和「COP26」等國際公約,都相繼把2050 Net Zero當作目標,可以看出,淨零排放已是企業不得不參加,像是玩大風吹般,不搶坐減碳的椅子,就會馬上被淘汰,所以減碳是全球供應鏈都逃不掉的挑戰賽。 

減碳不是簡單的課題,卻又一定要面對,企業應該趁這個機會,利用如能耗和排碳的資料,進行數據的變革轉型。將減碳的目標,納入企業資訊透明的數位化策略之一,在數位轉型的同時,同時做到減碳轉型。 

例如可以透過能源管理系統,做到廠區的用電監控、了解用電趨勢,並建立能源績效的指標及因應策略。循序漸進做到節能、減碳,更能降低設備突發問題發生,穩定工廠運作。 

或是像是利用符合 ISO14064 及 ISO14067 的碳管理數位軟體系統工具,並讓碳盤查結果,可以匯出供CSR Report、ESG Report、溫室氣體登錄平台,讓企業減碳的路更省力。

想了解本身的ESG程度嗎?ESG之企業碳排管理執行力評量 協助企業了解的排碳狀況